精益生產管理持續改善架構實際上是什么樣的呢?在設計中要考慮三個主要因素:
·組織結構與規模:需要多少人來提供必需的支持?其中哪些人最好分散在工廠,哪些人最好集中在事業群層面?工廠與事業群人員間的報告關系是怎樣的?他們個人與生產線經理又有什么樣的關系?
·重要角色與職責:內部是否應該有顧問、輔導員、牽頭者、變革推動者或改善工程師?這些角色是否應該標準化,并按能力來選任,就像在六西格瑪問題解決方式中綠帶與黑帶項目經理的認證模式一樣?
·技能與能力:組織之內是否已有必需的技能?如果沒有,應該聘用顧問,從外部招募員工,還是在內部進行培養?取得必要的技能要花多長時間?怎么樣才能做得最好?
至于公司需要何種持續改善架構,必須看公司已到達精益之旅的哪個階段而定。精益通常有三個階段,也就是開始、建立和深化:
·開始:這個階段的首要任務是變革的示范,工作著重于在單一價值 流上的一個試點區實施轉型。同時,企業必須建立起持續改善的架構,并培養管理變革計劃的能力。當有一個全職的變革小組在試點區協助推動運營系統進入未來狀態之時,另一小組則與高層管理者一起處理涉及整個工廠的問題。兩個小組都需要擁有精益專長的人員來提供技術建議和指導:在小企業則可由一名新聘的管理人員擔當這個角色。這個階段還會廣泛需要外部顧問。比如說,在擁有50——100名員工的一般試點區,小組內可能有一兩名精益專家,以及兩三名來自試點區或組織其他部分的變革推動者。關鍵技能包括改善計劃的設計、培訓與輔導,以及發掘技術知識等。
·建立:許多企業的變革活動之所以到了第二個階段就后繼無力,是因為配套的持續改善架構不完善。隨著重點轉向轉型計劃的管理,范圍也擴大到包含多條價值流。第一階段經過見習的變革推動者,現在成了新小組的主管,輪到他們來培訓新的變革推動者。經過幾次循環之后,他們可能會轉往事業群層面,擔任內部顧問,以降低對外部支持的需求。項目管理與有效的能力發展管理都變得至關重要。新生的持續改善職能單位現在也應該成熟起來,成為受人敬重的顧問角色,并協助建立能支持整個企業實施精益的架構。
·深化:到了最后一個階段,每條價值流都已進行過精益轉型,而持續的漸進變革也成為常態。只有最優秀的精益企業才能達到這個階段,而即便是這些企業也難以一蹦而就。現階段只需要少許的額外支持:幾名專家負責培訓新的管理人員,并支持工作現場改善小組在運營主管的直接控制下開展工作。這時輔導不再由中央推動,而是靠生產線的作業員和主管主動要求中央提供輔導,幫助他們達成目標。在此階段,持續改善職能單位最重要是要擁有堅實的技術知識、實務輔導以及變革管理的技能。
作者:博革咨詢
推薦新聞
蘇州礦山機械領軍企業精益改善優秀成果展現
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與蘇州創力達成合作,簽署精益布局項目,旨在全面改造升級齒輪車間,歷時4個月完成前期規劃,另根據規劃項目歷時1年改造完成,現新車間已經投入使用,并且達到預期目標。 /news/4855.html
博革攜手江東金具設備制造,精益咨詢管理改善促生產
江東金具決定與上海博革咨詢達成協議:由上海博革咨詢為江東金具進行工廠布局規劃和目視化設計工作。項目定位為打造絕緣子行業國內領先、行業標桿的智能化、自動化燈塔工廠。 /news/4866.html
國內PPE行業領軍企業賽立特園區精益布局
博革自2022年起為賽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務,助力企業搭建精益管理體系,推動精益化管理落地見效,從而全面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本次項目從2024年10月進駐,經過調研分析,圍繞園區整布局 /news/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