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中的生產能力匹配與平衡化
日期:2019-02-15 / 人氣: / 來源:www.600668.net / 熱門標簽: 精益生產培訓 精益生產 精益生產咨詢
歡迎您訪問博革咨詢官網!博革咨詢是中國首家整合精益生產/六西格瑪/流程再造的咨詢公司,專注于提供 精益生產、6S現場管理、TPM設備管理、精益工廠布局、專業目視化、精益供應鏈、精益研發、六西格瑪管理等綜合性問題解決方案并負責落地實施。
全國咨詢熱線:021-62373515、157-2153-3189
我們承諾:見效快、易復制,目標必對賭!
1.企業的生產能力
瓶頸工序是單位產能最低的地方,其設備生產能力最低。瓶頸工序決定企業的生產能力。各個工序的生產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所有工序都按照自身能力滿負荷生產,超過瓶頸工序能力的部分就被視為不平衡時的庫存和損耗。在精益生產中,把這種現象視作損耗浪費,而不是把它稱為倉儲。
2.潛在生產能力
精益生產要求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生產設備的生產能力。因此,在工廠布局與能力評估過程中,生產系統的生產能力和潛在生產能力的匹配性是相當重要的。在精益生產中,潛在生產能力通常采用這樣的計算方法:各個工序的能力之和除以工序總數。
3.生產平衡率、生產平衡損失率和生產損失
生產平衡率=(生產能力/潛在能力)×100%
生產平衡損失率=1-生產平衡率
生產損失=潛在能力-生產能力
=潛在能力×生產平衡損失率
如果企業的瓶頸設備能力為8,潛在能力為9.6,因而企業的生產平衡率為8/9.6=83.3%。生產平衡損失率則為16.7%。也就是說,該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和布局中有16.7%是不能夠產生效益的,所有的設備在同等折舊,并且這部分折舊由于被瓶頸點控制而不能變現。
4.節拍與稼動時間
節拍(Cycle Time,簡寫CT)也被稱為線速,是制造單位產品所需要的時間,即稼動時間除以生產計劃數量。其中,稼動時間是一個源自古漢語的專業用語,指真正可以讓員工在生產中運行的時間。
作者:博革咨詢